团学活动

    团学活动

      团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活动 > 正文

      ​讲座总结 | 以媒为“酶”,融通中外 ——《高端访谈》的创作理念与创作实践

      作者: 日期:2024-12-11浏览:
      分享:

      2024年12月11日18:00,《以媒为“酶”,融通中外》讲座在教学楼106教室举行。阴老师从《高端访谈》栏目创办初衷,内容构建,制作原则,传播实践,外联挑战五个方面展开。

          1、创办初衷

      在谈及创办初衷时,阴老师提到节目是在习主席构建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的号召下,在解决国际传播现实困境的需要,世界秩序转移的时代需要,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自觉需要,还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需要下应运而生,在各机构各部门的协调运作下,将中国的声音传出去,将国外的信息带回来,致力于提升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中国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和国际舆论的引导力。

          2、内容构建

      提到内容构建,阴老师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世界故事,讲好合作故事,做好领袖思想宣传,敢于问问题,反对霸权主义和美西方抹黑污蔑等几个部分展开,提到节目为各国领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行使发言权的舞台,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视角,产生了中国镜像的价值辐射,并结合在智利,巴西,蒙古等国采访时的问题设置与采访效果进行了讲述。同学们受益匪浅。

      3、制作原则

      而后,阴老师从“一国一策”,“一人一策”和时度效原则等方面讲述了他们的制作原则。其中在“一人一策”方面,阴老师以采访秘鲁总统等作为例子特别提到提问要做到贴切本人,“回归人的本身”,在采访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从被采访对象的生活出发,调动起被采访对象的情绪,然后再深入挖掘,让其吐露真实观点与想法,给了同学们很大的启发。

      时度效原则则意味着牢牢把握对外传播主题新闻报道的“节拍器”,因时而动、谋而后动,阴老师也阐述了栏目工作人员为了节目及时播出而做出的诸多努力。


      4、传播实践

      阴老师还仔细讲述了传播实践过程中团队所采用的创新传播方式,节目播放呈现出了“叠浪流式传播”,“协同传播拓展传播‘辐射圈‘”,“共情传播”新的传播特点。并且提到采用了多语种,多媒体方式等多样的传播方式,努力让栏目在尽可能多的地方传播,产生尽可能大的影响力。同时,阴老师通过相关的传播数据展现了该栏目取得的非凡成就。

      5、外联挑战

      随后,阴老师分享了栏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她提到外联如“战场”,经常遇到采访变数大,节目内容沟通不畅等问题,也分享了实际采访时的许多案例,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6、纪忠慧主任发言

       

       

      讲座的最后,文化与传播系主任纪忠慧老师总结指出,阴制片从栏目定位 、时代背景 、风格特色暨实践过程、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生动诠释《高端访谈》的创作理念和初心使命,让我们近距离领略了国家电视台政治站位的高度、国际视野的宽度以及关注国际焦点、洞察世界的深度。

      从栏目开播两年的实践看,《高端访谈》在一国一策的精准传播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有力配合了大国外交,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为新时代国际传播树立了新高度。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加速演进,我国安全与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已经成为中央新闻单位、外宣机构、智库学界等多主体共同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对于国际关系学院的莘莘学子来说,积极投身国际传播事业,塑造可爱可敬可亲的中国形象,塑造正确对华认知,应该是责无旁贷,使命无尚光荣。我们这所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以关注国际问题为特色,以培养胸怀国之大者、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为己任。经过四年的知识积累和历练,我们的学生完全具备做好这项崇高事业的底蕴和底气。  

      讲座结束后,阴丽萍老师向文传系赠与《高端访谈》开播以来104期节目的全部视频光盘,用于文传系教学案例资料库建设。

       

       

      参加讲座的老师有:文化与传播系主任纪忠慧、副主任钟厚涛、青年教师刘博睿、王睿路。

      讲座在师生们依依不舍的交流互动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