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公告

    公示公告

      公示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示公告 > 正文

      国际传播微专业丨专业介绍

      作者: 日期:2025-03-05浏览:
      分享:

      百年变局下,

      你是否想过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国际风云里,

      你是否思考过如何让中国故事深入人心?

      信息时代中,

      你是否也想让自己成为

      中国形象的塑造者、传播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具有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愈发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为适应国际传播事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我院特决定从本学期起开设“国际传播”微专业。

       

      01

      我们的特色

      国际传播微专业旨在以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导向,以国家安全学科平台和特色办学资源为依托,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国际视野开阔、文化底蕴深厚、实践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党政机关、新型主流媒体、涉外文化机构、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等重点岗位需求的创新型全媒体传播人才。

      国际传播微专业具有以下特色:

      跨学科

      由经验丰富、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致力于国际传播理论视野与实践应用的传授。

      重实践

      通过学习国际传播学科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宽视野

      通过微专业学习,为同学们开拓国际视野,学习掌握国际传播基础知识,为未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打下坚实基础。

       

      02

      我们的课程

      目前,微专业共设置以下课程:

      1. 国际传播导论

      2. 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

      3. 人工智能短视频制作

      4. 国际传播效果与测量

      5. 大数据与全球新闻数据分析

      6. 国际传播经典案例解析

      所有课程将安排在每年春季、秋季学期晚间讲授,本学期将开设国际传播导论、国际传播效果与测量、国际传播经典案例解析三门课程。

      此外,国际传播微专业依托文化与传播系和我院战略传播研究中心平台优势,每年举办两场以上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讲座,并通过与中国日报、浙报集团等实习实践基地合作,不定期组织国际传播实务交流活动。

       

      03

      我们的优势

      01 系统性与前沿性

      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微而不散”。重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充分考量选课学生专业背景差异,重视基础知识和体系搭建,引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国际传播基础理论体系。

      同时,课程关注数智时代国际传播的新形态、新特征,设置智能视频制作、大数据新闻分析以及传播效果测量等体现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变化和发展趋势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本领域前沿知识和发展动态。

      02 理论性与实践性

      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丰富多样,既有国际传播发展历程、基础理论课程,又有各类实践操作与调研课程。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和学习环节,围绕国际传播专业和业务特色,切实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03 专业性与复合性

      国际传播微专业教学团队以我院文化与传播系传播学教学团队为基础,同时引入信息工程与大数据、战略传播以及外语和国别研究等领域优秀教师,发挥前沿性强、多学科、跨专业优势,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国际传播研究与实践素养能力。


      04

      教师团队介绍

          钟厚涛,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曾荣获“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传播,在国际传播实务与案例分析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完成多项省部级学术课题并发表相关论文。主讲国际传播经典案例解析等课程。

          李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师,副教授,部级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研究领域为舆情分析、序列数据预测等。在相关领域主持十余项课题并发表论文。主讲大数据与全球新闻数据分析等课程。

          刘以宁,文化与传播系讲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北京文学文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批评等,主讲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等课程。

          王睿路,文化与传播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新闻与国际传播、政治传播与战略传播、网络舆情与国际舆情,主讲国际传播导论、人工智能短视频制作等课程。

          刘博睿,文化与传播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与实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网络与数字新闻等,主讲国际传播效果与测量等课程。

       

      05

      你的收获

      系统全面的国际传播理论知识

      前沿实用的国际传播技能

      完备有效的国际传播分析与研究能力

      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以及

      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风采、

      讲好中国故事的坚定信心!

       

      06

      选择国际传播微专业

      助力个人未来发展

      01 开启跨学科学术深造之旅

      你将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接触前沿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项目经验将为你的个人履历增光添彩,提升你在研究生招生中的竞争力,助力你踏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02 踏上多元化职业发展之路

      党政机关、新型主流媒体、涉外文化机构、跨国企业、国际组织等多元领域虚位以待。你可以在关键岗位上发挥所长,无论是国际事务、外事外交,还是国际新闻采编、文化传播推广,亦或是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公共关系,都能让你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职业前景无限广阔。

       

      申请要求及收费标准

      申请要求:普通全日制在籍本科生,学生各门课程成绩原则上不低于 60 分。 

      学费标准:每学分 150 元(按照辅修收费标准)。 

      申请手续:符合条件的同学请在规定时间内在本科生教务系统提交报名。学院将根据报考条件进行筛选后确定录取名单,并统一公示。


      联系人:

      邓老师(文化与传播系)

      电话:62861361

      余老师(教务处) 

      电话:62861152

       

      教务处将与微专业教学团队于3月7日(本周五)15:15分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举办微专业推介会,欢迎同学们参加!

       

      国际传播微专业,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