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作者: 日期:2023-09-21浏览:次
着眼舆论引导,深化媒体融合
——刘刚院长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专题讲座
9月21日晚,以“着眼舆论引导,深化媒体融合”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应邀为我校师生作精彩讲解。文化与传播系主任纪忠慧教授主持并做点评总结。
讲座工作内容回顾
刘刚院长以“8·19”讲话为起点,阐释新闻业近十年的沧桑巨变。讲座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新闻人当如何断壁求生,把握新规律。在这一方面,刘刚老师主要就传统新闻人如何走出困境这一问题给出了建议。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强调媒体应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刘刚老师表示要从相加走向相融,新闻工作者应当准确认识并把握互联网具有技术的颠覆性这一特性,丰富自己的工具箱,练就十八般武艺,转向全媒型和专家型人才。
第二个方面是新闻人当如何把握新机遇和面对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万物皆媒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无需高质量的设备,也无需专业的记者,普通的路人用手机就能够成为新闻最及时的发现者和传播者。这让制作新闻的门槛降低,同时竞争也随之增加。对于新闻行业来说,这无疑是挑战,但也是机遇。刘刚老师表示,在这一大环境下,新闻人应当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是要坚守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尊重新闻规律,采制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以掌握舆论的主导权。第二是把握好网络传播互动性特点,建立良性网络互动,但切忌为了获取流量损害主流媒体自身的调性。第三是关注网络沉浸式发展趋势,四全媒体势必激发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所描述的“人的延伸”。
第三方面是依法管网、弘扬正能量。刘刚老师认为,当今互联网的发达让人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着,与此同时,道听途说的假新闻、网络暴力等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虚假新闻的惩处力度,加大对网络服务商的约束,要求各网络服务商删除违法的内容,同时向警方提供涉嫌犯罪的IP地址。互联网的信息纷杂也让网民更加信任权威媒体。
第四个方面是深化改革,构建造血机能。对于大众来说,新闻不是刚需,信息才是刚需。刘刚老师指出,如若要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占据优势,则要将单一的新闻平台转化成政务商务等综合体,同时做好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统一思想的任务,成为一个兼有综合服务和社会治理功能的平台。有吸引力和公信力的平台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刘刚老师在总结时强调,这十年中,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是媒体行业发展的根本。媒体是党和政府宣传的阵地,当今主流媒体要全面挺进互联网主战场,才能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
授课结束前,刘刚老师还与同学互动,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对于同学提出的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如何才能让我们传播的话语更有力度,更能够让大家信服这一问题,刘刚老师解答到,话语的传播实际上是直接和一个国家的实力和自信程度相关联的。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提出“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就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这个背景,对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将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同学提出的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主流媒体应当如何应对新变革和新变化这一问题,刘刚老师表示媒体技术的加快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主流媒体如若不想落伍被淘汰,就一定要跑得比其他媒体更快,所以传统媒体是非常欢迎新媒体人才的。
接着有同学提出未来是否有可能打造出一个大型的综合平台,能够兼有不同媒体、不同平台的信息,以便大众获取信息。对此,刘刚老师表示如今一些央媒,以及许多县级融媒体平台已经能够将新闻、政务、商务、服务等相结合,深受群众欢迎。着眼6G、着眼万物皆媒时代,平台概念会发生改变,“顺势而为”、紧盯新渠道和信息流向才有新机会。
对于同学提出的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应当如何平衡大众的声音和政府需要传达的信息这一问题,刘刚老师表示记者最重要的任务是提供新闻信息,达到促进社会进步,鼓舞人心的作用,要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放大正能量,这是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刘刚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话引导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刘刚老师也耐心细致地与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力求教学相长。
纪忠慧老师在点评总结时指出,刘刚院长的讲座凸显了国家通讯社的站位与视野,具有媒体融合实践的前沿性。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在党的新闻事业框架下是并行不悖、相互成就的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平稳。如果没有正确的舆论引导,就不可能有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提高,也不可能有青年学子平视世界的现实基础。媒体融合事关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及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刘刚院长的讲座为我们提供多了方面的启迪与思考。
最后,纪老师表达了对刘刚老师和在场师生的感谢,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
刘刚,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新华社研究院院长,高级记者。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来,在新华社多个部门、分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采编作品9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著有《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