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保研经验分享会
寻己之途,向前之旅
胡适曾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自有近一步的欢喜。”当代大学生面对未来,或是不知未来该选那条路,或是不知道选定的路该怎么走。10月22日晚上,文化与传播系保研经验交流会顺利开展,四位优秀的学长学姐向后辈们传授了宝贵的经验,分享了他们的“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们的精彩发言,从中学习体悟。
01
王逸涵学姐
首先上台发言的是保研至北大的王逸涵学姐,她的分享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可以参考的“模板”,二是“模板”之外我们该怎么做。
了解现有的模板,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打好基础,建立底气。王学姐详细介绍了准备时的个人陈述要点:硬实力是入场券,包括学业成绩、科研项目、语言成绩;软实力是加分项,主要包括了各类经历;以及自己有什么样的未来规划。其中,软实力是独具个人特色的:我们应当展示,自己有什么样的经历、学习到了什么、提升了怎么样的能力,使个体形象更加立体化。此外,她总结了自己的保研准备时间线,为我们指明了大致的方向、应当关注哪些信息。

在模板之外,我们更应当在保研路上寻找自己、了解自己,实现个性化突破。她认为,以下两点可以使个人陈述升维:
第一,“匹配”不意味着迎合,在申请院校的时候我们不应过分关注学校的择生喜好,而是应该回归自我的“向内挖掘”,充分呈现自己的优点;
第二,我们可以设计好自己的故事,从经历中提炼“叙事线”,形成贯穿的“关键词”,形成并保持自己的叙事风格。
最后,她告诉我们,保研的路上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无论结果如何,正视并发现自己的成长。“愿每一位正在准备的同学,都能在不确定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王逸涵学姐祝福同学们。
![]()
02
毛翊菲学姐
第二位上台发言的是跨专业保研至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毛翊菲学姐,“保研是一场苦乐参半的大冒险”,她用一句话总结了她的感受。
开始时,她介绍了她的跨保决策。从传播学到法学,专业鸿沟不可忽视,但是我们也有独有的“复合背景”优势。总而言之,理性看待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热爱度、行业认知和抗压准备,都是做出跨保决策所不可或缺的。
然后,她陈述了她的准备策略:
1.明确各个定位的优先度,并进行重点突破;
2.了解所跨专业的要求,了解自己应该学习什么、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3.学姐特别强调了英语的重要性,建议大家力求高分,提升跨保的底气;
4.她介绍了同学们可以参加的相关活动与实习。
此外,她还分享了她的时间线。作为跨系保研的学生,任务量比很多同学大,这时列出较为详细可行的计划并执行就尤为重要。
“不要因为其他人在交卷,就乱了自己的节奏。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她用这句话激励各位同学
![]()
03
彭俞涵学长
第三位上台发言的彭俞涵学长分享了他的推免经验,并介绍了他将进入的中国传媒大学白杨班。
一方面,他以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个人应该有什么核心竞争力。他明确说明了我校的优势,为同学选择保研院校提供了参考;绩点排名也不容小觑,是冲刺外校的一大关键;优秀的英语成绩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相关的实习等经验可以更好的展示个人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他认为我们应该试着去找到自己的“绝对优势领域”,选好自己的赛道,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成功概率。
在分享的最后,他为我们提供了他的“面试独家秘笈”。
1.对目标院校和导师进行详细背景调查,进行适当押题,精准准备;
2.了解社会热点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
3.回到自己的简历,充分挖掘细节;
4.准备一些万能思考模式和高级通用理论,避免冷场;
5.针对英文面试,同学们应当先熟知专业词汇,自信流畅地表达;
6.审题要仔细,并提升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
![]()
04
吴文韬学长
第四位分享的吴文韬学长成功保研至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了他的学习与保研经验。
![]()

一开始,他整理了推免须知的流程与资格获取,详细展示了同学们需要达到的要求,如绩点要求、奖项要求。
此外,他分享了推免所需的核心要求,包括成绩排名、英语水平、科研竞赛实习经验。其中,自我介绍、个人陈述应当有中英两版;相关的成绩证明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他也从考核形式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了他所做的准备。就个人经历而言,他分为学业背景、英语水平、实践经历、学术科研四个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了参考。
在分享的结尾,他分享了一系列院校的暖心寄语,激励了同学们继续前行。
![]()
李翔宇老师总结
首先,李老师强调了2025版推免政策;然后,他分年级给予了各级同学建议:23级明确目标院校,24级前瞻信息,25级虚心请教学习;最后,他激励了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自己的规划。
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的经验分享会为大家指明了方向、教会了大家学习与规划的方法、激励了大家向前。同时感谢学长学姐无私地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希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能找到自己的路、脚踏实地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