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作者: 日期:2014-02-25浏览:次
同学您好:
我们是文化与传播系11级课题研究小组。为了解国关学生的实习想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同时也为学校和将要实习的同学们提供指导与帮助,我们特组织此调查,请您如实填写。我们承诺,本次调查将完全匿名,并遵照保密法对您提供的信息进行保密。
若有问题请电询:+86 15652765119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国际关系学院)
【基本信息】
性别:_______ 系别:_______ 年级:_______
填 表 说 明
1)请在每一问题的括号内填写适合你自己情况的答案序号,或在___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2)如无特殊说明,每一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 您认为,对一般要实习的大学生而言,下列实习原因:
(请在每一行适合的格中打“√”。)
实习原因 | 非常重要 | 比较重要 | 无所谓 | 不太重要 | 不重要 |
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 | |||||
挣取金钱 | |||||
学习社会人际交往能力 | |||||
积累人脉 | |||||
增长职场经验 | |||||
希望留在实习公司 | |||||
提高抗压耐挫能力 | |||||
同学都实习,所以实习 |
2. 您认为,大学生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实习?(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 F、无所谓
G、不应该实习
3. 您认为,大学生应该在什么时间段实习?( )
A、寒假 B、暑假 C、学期中
4. 您认为上大学最重要的目的是?( )
A、理论知识的学习 B、生存技能的培养 C、社交人脉的积累
D、创新研究的能力 E、其他__________
5. 您大学毕业后的计划是什么?( )
A、直接工作 B、在国内读研
C、出国读研 D、考公务员
E、还没想好 F、其他:_______
6. 您是否有过实习经历?( )
A、 有 B、没有
(以下题目请有过实习经历的同学填写)
7. 您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实习信息?( )(可多选,不超过三项)
A、招聘网站 B、社交网络(微博、人人、邮件等)
C、学校 D、师哥师姐/同学
E、老师 F、亲人
G、中介公司 H、宣讲会
I、其他
8. 在选择实习岗位时,您的标准有哪些?( )(请选出三项并按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列)
A.工作环境 B.距离远近 C.实习待遇
D.学习知识的机会 E.公司品牌价值 F.兴趣
G.与专业的相关性 H.单位性质 I.毕业后能否留用
J. 其他
9. 您最近一次实习单位的性质是:( )
A、国有企业 B、私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事业单位 E、政府机关 F、非政府组织
10. 您最近一次实习大约持续了 个月。
在实习中您每周工作的时间大约为____个小时。
11. 您一般通过_______(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出租车/)的交通方式上班;
您每天上班大致需要____分钟。
12. 您的实习时间与课业冲突,且不能请假,您会如何处理?( )
A、去上课 B、去实习
13. 实习前您是否与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 )
A、是 B、否,没有签协议但在人事部门进行了登记
C、否,没有签协议也没有登记
14. 实习初期,您通过何种渠道熟悉工作内容?( )
A、自己摸索 B、老员工指导 C、企业内部培训
15. 您实习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什么?( )
A、 负责公司的核心业务 B、多为琐碎杂事
16. 您在实习工作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
A、专业能力不足 B、不感兴趣
C、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D、缺乏职场经验
E、其他:_________
17. 您是否满意自己的那份实习工作?( )
A.是 B.否
18. 您从实习经历中获得的收获是什么?( )(请选出三项并按收获大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A、薪资 B、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C、社会经历 D、专业业务知识 E、实习证明 F、抗压耐挫能力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的配合!
(一)访谈背景:
实习是大学生活的一项重要课程,作为从学生角色转变到社会人的重要环节,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局势下,实习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增加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现在的大学生把实习安排得越来越早,有的一进大学就开始找地方实习,更多的是在大二大三的时候,这些都是现在的大学生们为了早一步积累到更多经验,所做出的选择。但是即便是早早的出去实习也同样遇到很多的问题,坐冷板凳,打杂等等。另外想要获得一个好的实习机会也成了难题,很多基本上都不要求薪酬,更出现了不少贴钱出去打杂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和就业难一样,实习难渐渐成了大学生们讨论的话题。
(二)访谈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从而了解国关学生实习情况,获同学们对于大学生实习的看法。为前期问卷调查结论补充信息,探究更深层次的主观性因素。
(三)访谈时间:
2013年11月15日
(四)访谈地点:
教学楼B105
(五)参与人员:
主持人:江美仪
记录员:于源 余泽渐
小组成员:江美仪、于源、余泽渐、朱振飞、陈卓然、范世鹏、徐毅、于海粟
(六)访谈对象:
每个系抽取一名实习过的同学参加访谈,共8名,性别年级不限。(由于意外情况,当天公管系的同学未到场。)各系被访谈同学的基本实习情况如下:
国政系——NGO组织(微信平台创建和维护)
国经系——质检局及某国营企业
英文系——公关公司及某新媒体公司
日法系——人民日报
法律系——海淀区检察院
文传系——公关公司及新媒体
信科系——某电脑公司
(七)焦点小组访谈记录:
(说明:Q代表问题,A代表回答)
Q1
主持:大家能谈谈自己实习的原因是什么吗?
A:
1. 我们大学4年之后,对就业来说,就是要了解自己,然后要了解市场。如何了解自己也不是说什么样的公司适合自己。自己到底是适合一个外企、国企、事务所还是事业单位,这都需要我们通过实习去知道什么样的单位适合自己。
第二是了解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实习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到底需要怎么样的人,而你需要通过实习去完善自己,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2. 我觉得我的实习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我以后可能进入到检察院、法院工作,所以我选择去检察院实习。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知识方面的:平时学到的东西(法律)都是枯燥的,都是学历上的东西,那么去法院实习学到的东西肯定是不一样的。另外对于将来大四的司法考试也是有一定意义的。我个人就是这两个方面选择去实习。
3. 我觉得他们都说的差不多了。具体的东西就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吧。然后了解这个专业在进入到社会以后职业方面需要什么具体的指示。
当时就是为了体验一下媒体的工作环境,还有像顺便认识一些社会上的人,对不管以后考研还是工作,积累一些关系吧
Q2
主持:大家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找到自己的实习的?
A: 第一份实习是之前的一个师哥在一个公关公司做,忙着找人,所以就把我的简历带过去了。但遇到这个师哥之前,也没有什么实习。然后第二份实习就是逛北大的BBS,看到他们招人,我简历就过去了。然后他们也是急需人的,就这样一个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第二个公司。还是比较凑巧的。
主持:大家有多少是通过自己的师哥师姐找到的实习的?举个手好了。三位。那么有通过网投的吗?就是招聘网站之类的?(沉默)
主持:嗯,那是通过家里的关系找的呢?一位。那剩余的几位是怎么找到实习的呢?
A: 微博、人人网分享之类的
主持:那么等于都是网上?
A: 我的是学校的。我们系和海淀检查院的一个长期合作。
Q3
主持:嗯,那么大家做的实习好像都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关。像法律的、信科这边、新媒体。但好像这边几位的联系就不是那么强。
A:
1. 我们因为是国际政治的原因,实习比较少。我也不是很喜欢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想尝试一点别的。
2. 因为我们日法大三的时候都是要求考级或考证的,所以一般都是就经常找实习就是去外企。然后那个都是在大四之后的规划了。然后有一个师哥推荐就是人民日报那边也不错,就去那边试一试。然后那边有自己喜欢的的话就去,可能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3. 英文也差不多,可能我个人的偏好不是那么喜欢英文,其实更多跟文传混在一起。然后也是就是来试试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然后也看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
Q4
主持:大家很多都是在暑假实习的。那刚才只有国政的同学提到你是在上课期间实习,那如果你的实习和课程安排有冲突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呢?
A: 我就是基本是运气比较好。我就是在NGO实习。他们没有要求我一天到晚去,我基本上就是下午的时候去的。唯一的一天也是比较水的一门课,然后我一个学期都没有去过,除了这门课,我其他时间都是有空的。
Q5
主持:有没有觉得实习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会是什么?
A:
1. 最大的困难就是那个岗位是给实习生定的。有时候就会让你独自完成一个东西,比如说,让你搞一个宣传的策划,或者让你网上发起一个扩大新媒体的一个活动。比如说微信的公众平台就是我从零开始做的。有时候遇到操作上的事,确实挺急的。
2. 就是实习的困难可能不是说业务上的,就是实习的那个公司的映象,或者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就是感觉在公司里的时间每天都会有进步,很充实。之前吧,一直有一个师傅带着。困难更多是在人际关系上。
3. 检查系统的公务员并不是想象的公务员那种,还是非常忙的,就是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并不是朝九晚五的。然后让我对这个检查系统有一定认识。然后就是让我知道书本上的法律与法律实务中的区别。遇到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是面对那种枯燥的文本的编辑,其实是对人耐心的考验。
4. 我去的是一家国营企业,所以在整个编制有点像一个事业单位,公务员的体制。所以学到更多的不是如何去工作,而是如何与人沟通。在工作中如何与你的领导,你的伙伴如何去联系。签一份文件,你要去找那个部门的领导这样的。我觉得学到更多的是这种与人之间的这种交流而不是用的上的这种东西。用得上的东西相对外企来说要简单很多,就大概是应付上面的这种工作。
5. 我和第一位同学的工作内容差不多。我也是一开始搭一个微信平台。然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时间。我实习的时间特别紧张,除了实习的时间,我其他课都是从早排到晚,特别特别忙。期末的最后两个礼拜就是拼命的背书。所以上个学期过的挺累的。然后就是时间规划上很重要。
6. 其实我的实习说的功利一点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实习证明。然后就是得到人脉啊,从各大公司和各个师哥师姐那里。我觉得有什么获得就是学校不能给的那些。比如说在学生会工作就是没有在外面实习获得的经历、经验那么多。在公司的话可以得到公司的一些企业文化,就是思想上的一些架构,他的一些构成,反正这些都是我学到的一些东西。
7. 最大的体会就是两点。我是带着一种试验的心态去的,确实和想象的不一样的。首先,实习单位对实习生最看重的第一点靠谱,第二点执行力。我觉得我无论在那家公司都得到了验证。所以我觉得如果真的涉及到工作岗位,这两点还是最重要的。这让我知道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就是我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心态,保持一种怎样的这个位置。然后第二个点就是关于公司不同的文化。确实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工作节奏。在一个公司待的久了,你会知道适不适应。我觉得这个是蛮重要的。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分开的,但工作还是占据着生活二十四小时停顿的一部分,工作氛围还是挺重要的。这样容易找到自己的节奏。
Q6
主持:大家都上过职业生涯规划吧?对这门课有什么看法吗?
A:
1. 挺贴近实际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次讲过当下的问题,比如公务员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最大的福利就是成箱的水果。大部分还是挺有用的。
2. 这学期法律系的老师讲到了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一些东西有了新的理解。觉得这些东西还是挺实际的。
3. 上课讲过一些有关简历的问题,还有胡凤玲老师讲过关于户口的问题,是给未来的一种示范吧。
4. 大二的时候有老师讲过接客户应该怎么做。我觉得所学的东西确实得到了印证和领导的好评。
5. 我觉得这个课好水啊。大一的时候就上了两节,第一节去了一半的同学,之后就去了十几个人了。
6. 其实大一大二我就没去过这个课。主要我觉得这个课可能在大一大二上可能会有些启发,但其实更适合大三大四上。他应该把大三大四当成一个侧重点,然后老师应该在这种时候讲得细致一些。因为大一大二你刚到大学里面就是去忙学习或者是学生活动,更本就没有就业的机会,或者实习的机会,你在那种时候讲,人们根本就不想去听。
7. 说实话,我也是觉得我大三的时候上这个课还是蛮有用的。讲到了就业双方,还有包括这个表怎么填。我的感觉也是这个课程设置得有些早,那个时候给我讲明白了现在又都忘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课大四的时候给应届生开会更好。而且我觉得以课程的形式开有些死板,可以做成讲座或者这种聊天的形式。大一上的时候让我给自己写一份规划,怎么说呢,那个时候连上学是什么都没有想好,就看这些事,有点太早了,我觉得这种不是好的方法。到了大四反倒没有这样的了,有点小遗憾。
Q7
主持:听说各系好像都有些和外面实习合作的项目。国经好像是有和毕马威合作是吗?还有什么其他项目吗?能和大家介绍一下吗?
A:
1. 还有一个国信的项目。国信招投标的,那个是跟我们系有个教学实践基地的合作,上次就招了七十多个人做志愿者。这个项目刚起步,两年吧。毕马威的项目就是在大二的时候,有一个精英培训计划的招聘。就是先网申,然后笔试面试什么的,通过后自学会计事务,然后自学,自学完了有个考试,就正式加入精英计划。其中就有一些出差、审计的事情,之后大四再有一个面试就可以留在那了。大概从大二暑假开始,先培训,再实习。
2. 我们法律系主要有两块,一方面是和海淀区检察院合作,另一方面是和一些公益的律师事务所。就是在寒假暑假有一批人协助检察官做一些事情,然后去评审呐,包括看犯人,主要是熟悉一下积累经验。我们要从那边就业,所以合作比较多。
3. 信科系是大一的暑假的时候,去那个中信所,主要是做一些杂务,对他们的业务进行熟悉,没有什么和专业相关的。
4. 文传有一个校内的,就是那个政采网。是学校的政府采购研究所,是给实习证明的。
5. 好像国政也有一个,国研会,有个CIR的实习。
Q8
主持:所以大家觉得我们学校的实习啊,就业机会和就业指导有什么帮助吗?
A:
1. 我觉得可能完全没有吧。之前呢,就是如果有对翻译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把你推荐过去。但是对其他方面感兴趣的,我觉得这一块并没有帮助。像别的学校,有很多机会,比如师哥传师弟那种。其他的就不是很了解了。
2. 我觉得特别少。国关三分之一的人可能要进部里或者当公务员。在别的学校,会有一些宣讲,比如说一些名企。其他学校上BBS上有很多求职的信息,我们学校也很少。
3. 有些大公司要么冲着学校的牌子去要么冲着学校的人数去,国关都没有,所以就没什么吸引力。
Q9
主持:像现在大三大四有很多人都去实习了,像你们或你们身边有没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学习了,一心扑在实习上?
A:
1. 我们系一个同学,他是标准的一心扑在工作上。我个人不建议这样,但是好像挺适合他的。他喜欢这项运动,而且符合他的技术。反正对他本人是挺好的,但不建议大家这样,透支生命啊。
2. 就是我们信科的话现在大三上专业课还是比较多的,然后项目啊实践啊还是比较多的。现在自主的项目还是挺多的,大家都在专业范围之内各自忙各自的,像系统开发啊之类的。
3. 我们系好像没多少人在实习,因为我们系要准备司法考试,大四一来就考,所以大家都在准备司考,就比较忙。
4. 我们有还是有。我舍友一直在教育基地实习。公司前两天觉得他们去的太少,把他们开除了。现在大三上大家都不太愿意翘课。我们系应该有一边上课一边或者翘课去实习。我觉得挺正常的,大三了,个人选择不同,他觉得有个好工作、好实习比他的G点重要的多,我觉得个人选择不一样。
5. 我在大三的时候,我们也有实习。对我自己来说的话,进入寒假开始实习。开始实习之后,到下学期,转为全职。再到5月份,换一家公司,又是全职。我在大三上之前我是一直上课,大三下都是上的比较零星,这就导致成绩一直往下走。这是很正常的,就是不能全要。另外一点就是我也是学语言的,感觉就是饭碗要丢,确实运用的不多。语言这个东西,包括其他也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这个是一个权衡的过程。对于我当时的选择,我觉得是对的。如果当时晚了一个礼拜,可能机会就没了。但是从现在自己的专业来看,自己能够抓住一个机会,这不是一个坏事情。当时我有一个师姐叫,那个时候国经GPA第一,特别牛的一个师姐。大概也是大三的时候我跟她聊,她就跟我说,你要下定决心找工作,你就憋在学校呆着,你就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这样的实习也好,锻炼也好,然后才会找到更好的机会。就是跳来跳去,跳来跳去,只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只能靠这样的一种感觉,因为必须拿精力去磨,但是如果说大家未来要考研出国,看中GPA什么的,那就还是踏踏实实的把成绩搞上去更好一点。每个人选择不一样,就是每个人选择都是被尊重的。
Q10
主持:就从自己的身边看一下,就自己身边的人找的实习和专业的吻合度高么?
A:
1. 文传系好像还行吧,大部分都是从事媒体呀,公关。
2. 国经一般就是各种公司,就还行。单位的话就像银行、公司什么的。
3. 日法一般就是去各个外企、去企业,去各个地方厅,公务员。
4. 信科大三才开始接触到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所以一般实习和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
5. 法律的话比较集中,一般不是公务员,就是法院,检察院,还有律师事务所,或者法务,基本上也就这些。跨专业实习的机会不可能。
6. 英文的做什么的都有。我之前采访过一个师哥,在新华社。他就是跟我说学英语的,最后真正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其他人说从事这个工作一句英语用不到,这是不现实的。对于他的这个结论,我选择相信。从现在的一个角度来看,确实是这么一个情况。有可能将来英语就用不到了,这是可能的。然后对于实习的这个选择,我们这一级还是很有一部分是去做新东方的老师,这个契合度还算是高的。然后做公关的也不少。事实上现在做涉外的很多涉及到稿件翻译,事实上我们做的更多的就是稿件翻译。然后再有其他的就是从事媒体编译什么的,但是具体是什么我还不是很了解。差不多也就这样了。专业完全结合比较少。
我看现在好多公关公司发的招聘现在要求好多都是英语的,别的方面都比较少。
但事实上我个人感觉就是做公关英语要求好,他们也没比我们好到哪儿去。就是感觉能够沟通就成。我觉得公关有一点我特别不理解。就是中国人与中国人聊天,非得说英文。就这一点我始终没调整过来,而且进去之后就各种英文名字叫。虽然显得很平等,但是我觉得我自己就很受不了的感觉。公关是比较没有门槛的,并没有很多专业知识的限制,但可能是会显得比较高大上。
(八)结论和建议:
一、在实习与专业的相关度上,信科、法律、文传所实习工作与本专业联系较高;而国政、英文、日法较低。
二、公关行业从业门槛较低,各系均有不少同学在公关行业实习。
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大家普遍认为课程还是有一定实用性的。但也有同学认为课程内容含金量不高。而关于课程设置方面,建议应把大三大四作为重点。低年级同学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未有成熟的规划,因而对课程的需求较小;而高年级同学因急切面临着考研、出国、工作等诸多选择,更需要指导。而关于户口迁移、就业双方填表等更为实际的问题,最好留待大四介绍。
四、大三阶段的上课期间,日法、信科、法律由于专业课较多或者面临考试(法律系有司法考试,日法系有语言考级)等因素,参加实习人数较少。而其他专业有小部分人利用课余时间实习,但实习天数较少。
五、大三起,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逐渐明晰,因而开始朝不同方向发展。如,希望毕业直接工作的人常以牺牲课程或成绩为代价;计划出国的人更专注于绩点和各种经历的积累。
六、大家普遍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帮助很小,主要体现在企业宣讲会少、学校论坛上的招聘信息少。而学校的名声较小,在社会上认可面较窄;专业种类少,人数较少,缺乏吸引企业来宣讲的能力。总的来说,对学生寻找实习和日后就业没有竞争优势。
七、同学主要是通过师哥师姐介绍或者网络途径得到实习机会。
八、各系内部都有一定量的实习机会,但几乎只针对系内同学,在全校范围内鲜有宣传,使得外系同学知之甚少。